顯示具有 不文藝青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不文藝青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Mega Port Festival


久違了,
高雄。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春暖花開


太陽出來了,
中庭的花,
開了。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吃甜


星期五的夜晚,
我們坐在日出.宮原眼科的迴廊,
 吃甜甜。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2010 TIDF 心得整理

1.
根據地緣關係,高雄電影節已經不是我的考慮範圍;金馬影展也岌岌可危(可是我手上有一張人家送的花博一日券耶,這樣是不是有藉口去台北呢?);看來目前最適選擇就是在台中的TIDF了。 - October 22


2.
交待一下昨天的行程好了:在萬代福看了<肩上的家園>(My Land),之後本想看<乘著光影旅行>但好死不死沒有位子了,於是便決定轉往文化中心看<歸途列車>(Last Train Home)。你也知道人生中有些事不能等,於是在路途上,我就跑去三時茶房喝杏仁茶配油條充飢。晚餐在中美街喜福神關東煮隨便嘻哩呼嚕打發後,就前往忠信市場看左外野反映。晚間,在奇拉‧塔西米克<噴了香水的惡夢>(Perfumed Nightmare)的虛構與真實混合後,我騎過爵士音樂和如精蟲般萬頭鑽洞的逢甲夜市安全返家。 - October 24


3.
「發達國家的優渥生活和中國農民工的生存努力之間,是一條複雜的經濟鏈。鏈條的兩端,彼此都不了解。」

<歸途列車>(Last Train Home)為一部
述說著為了農曆春節與家人團圓,1.3億中國民工擠上那壅塞不堪的返鄉列車的紀錄片。片中不但帶我們看到世界上最為壯觀的人潮遷徙畫面,也透過張氏一家兩代人的間隙與鴻溝,凸顯出為了生活,大家所做出的痛苦抉擇。


4.
201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展期從22日至31日,但因為兵役關係,只能挑選週末觀看,在此期間中,我參與了:<肩上的家園>(My Land)、<歸途列車>(Last Train Home)、<噴了香水的惡夢>(Perfumed Nightmare)、<我的太宰治>(A Whispered Life)、<地鐵音樂家>(The Underground Orchestra),以及<上訪>(Petition)。 - October 31


5.
<上訪>(Petition),一部拍攝12年,最後濃縮成5個多小時的紀錄片,訴說著中國政府的腐敗與黑暗。根據上訪條例,對不平冤屈人民可以上訪國務院(高法/中紀委?),但是詭異的是,地方政府的政績也是從此考量,因此地方政府便會「截訪」;又由於上訪條例是屬地管理原則,因此案子最終仍會回到地方,而只要政府不認帳或使出「拖」字決,這些訪民也沒轍。

片子總共分三段,分別為:

I 上訪村(如果我沒記錯)--地方政府暴凌農民、工廠經營者逃避責任、官府濫權、法院私相包庇、人權侵犯等使得越來越多老百姓走上上訪之路,又北京上訪勢必尋求一個棲身之所,於是上訪村遂成上訪基地。然而,為迎接奧運之故,北京南站遷移重建,上訪村因此面臨拆遷,而上訪者也就面對不斷的驅離與重置(re locate),辛酸血淚不斷撲面而來。

II 母女--戚氏帶者自己的女兒上訪,從'96年開始紀錄,隨著時間推進,'97'98'99千禧年,他們反反復復顛沛流離,女兒房曉娟逐漸受不了這種生活了,於是不告兒別投奔自己的生活,'06年結婚生子後再度上京找母親,其中親情價值觀等衝突及利用與被利用的不諒解,煞是淚水泊泊。

III 北京南站--對劉寶春、張偉業、劉(?)大媽及兩位女士(恕我忘了他們的稱呼)等,不斷重訪再重訪,上訪者的執著與親人的不解,老北京市民的怨訴,以及最諷刺的原本提供上訪者居住的旅社老闆老韓,最終也變成了上訪者, 一幕接著一幕,再再指出了官吏腐敗昏庸與整個制度的缺陷。

上訪,徘徊游離數十載的老訪者呼到,是一條不歸路,是一條沒有希望之路,但是放不下就是放不下。 而坐在觀影席上的我從激動、悲憤、流淚到最後的無助無奈,彷彿如同上訪者一樣,扎扎實實地對中國的官吏與人權感到失望與心死。在中國經濟快速奔馳的同時, 政府高舉「和諧社會」的美好大旗,誰又看到了這些受盡冤屈淪落邊緣的人呢?「我痛恨這世道,沒有老百姓生存的權利!」是這些上訪者最淒厲的控訴。 - October 31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another surprise

話說康熙來了片頭動畫,我之前看了大約是兩部電影的結合:
King Kong& Titanic...


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其實一開始的男女擁抱竟然是出自經典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生活真是處處充滿奇蹟!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Neurotic

學期結束已經一個禮拜了,
每天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


如果有人想要讓人都去自殺,
就可以每天問他這個問題:
「你以後要做甚麼?」


一如The Graduate中
Mr. Braddock: Ben, what are you doing?
Benjamin: Well, I would say that I'm just drifting. Here in the pool.
Mr. Braddock: Why?
Benjamin: Well, it's very comfortable just to drift here.
Mr. Braddock: Have you thought about graduate school?
Benjamin: No.
Mr. Braddock: Would you mind telling me then what those four years of college were for? What was the point of all that hard work?
Benjamin: You got me.


......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咖啡‧麻痺

隨著時間接近期末,
我的口香糖和咖啡用量愈來愈兇。

同學的喜孜孜地訴說異國豔遇,
報告、共筆卻押著我喘不過息來。

總的來說還是自己太犯賤,
沒事修這麼多課害到的還是自己。

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轉載] 是誰塑造了學籍價格

2009-02-20

* 中國時報
* 賀陳弘

 一個明星高中學生,經由轉入私校而獲得一六六萬元。在這個蕭條的寒冬裡,格外令人感觸。當家計困難的時候,人們或許變賣財產,典當物品,走投無路的甚至賣血。未曾想像過的是,學籍也可以換錢。當事人出於許多無奈,社會多能理解,不應指指點點。然而跳脫個案,可以確信這個「市場」是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錢並不能看做獎學金。因為如果一個明星高中學生,留在原校,努力以赴,成績優異,並不會獲得這個數字的獎學金。唯有當這個學生「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個轉換才值得高價。轉學生依原先所擁有的學籍之名氣不同,而擁有了不同的身價。是誰塑造了這些學籍的價格?

 由於國中生進入高中職是採行競試比較的方式,將畢業生依成績篩選分級,送入不同的高中職,梯次井然有序,如同篩選物品一般,不同的等級得到不同的價格。在這場競試裡,畢業生被賦予不同的身價。人為的操作,創造出明星高中學生轉學的價格市場。這是不是教育的正常現象?

 目前高中職每年招生大約二十五萬人,已可容納今後所有想要唸高中職的國中畢業生,是否還有必要進行全面篩選分級?對於一個十六歲的孩子,終究都是要接受至少十二年學校教育,這樣做的意義在那裡?

 另一方面,這項大規模人為操作所消耗的國力十分可觀。由於國中畢業生必須依測驗評比成績競爭進入高中職,造成在正常學習以外,以升學為目的超量學習,包括校內輔導與校外補習。台灣國中生的課業學習時間,超過大多數先進國家百分之十五至三十。若以一年次的學生約卅萬,國民平均生產毛額以一萬美元計算,則全國國中三年的額外國力耗費,約十五至卅億美元,或新台幣五百至一千億元,與政府在國中教育的總投資相當!

 全台灣各級學校教育的投資仍然遠不如先進國家,但竟以每年超出先進國家五百至一千億元的國力,投資於國中進入高中職的競爭!這種作為是否效益太低?而從教育現場來觀察,學生為了升學強讀硬考,其長期影響更令人深以為憂。

 首先是學生生理逼到極限之後的生命萎縮現象。許多國中生的周記寫著(也是家長們所體驗的),一周中最快樂可記的事,莫過於「周末可以大睡一覺」,而不是一樁生活或學習的成長經歷。每天長達十二小時的讀書考試,佐以路途奔波,睡眠不足,日復一日;上課瞌睡與周末補眠,是生物的集體自保行為;學生進而自殘、自暴自棄也已經屢見不鮮。

 其次,大學與高中教育的評價反而日漸低落。高中教師認為新生程度越來越差,很多高中開始施行超過法規的輔導課,甚至在新生報到的暑假就上四至六周的輔導課。好不容易上了大學,教授則認為新鮮人只圖逸樂功利(不考試就不讀書、無心向學、蹺課作弊)。一般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的成年人,極少願讀一本與職業無關的好書。

 這些問題的共同癥結,都是在求學階段缺乏良好的「讀書」經驗。一旦達到了升學的目的,就「為什麼還要讀書」?目前高中職的招生方式,傾向於篩選長於被動學習的學生;可是過量熟讀勤考的結果,又使這些學生更失去自主學習的動力,學習的表現日劣,造成目前大學與高中的共同後遺症。

 這種升學方式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極可觀。由於學生在求學中未能獲得追求知識的真實感動與信服,未來的知識經濟產業,便很難找到充足的創造知識的人力,前景將是有限的。如果升學方式未能隨著產業典範轉型,將種下經濟失敗之因。

 從一個明星高中學生的身價,盼望十二年國教的曙光。

 (作者為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教育部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委員)

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The End of 2008

隨著2008的結束,2009年也隨之到來。
回首2008年,一個不知道如何形容的年度,卻也充滿辛酸歡樂。


Cast - Mairi Campbell & Dave Fran

2008年上半年,過得渾渾惡惡的,時光多半停留在'07暑假待在美國的美好時光,直數落台灣的不是,卻沒有看到台灣的文化、美麗、創新與活力,沒有想過如何能夠讓台灣變得更美好。

那時不知道為何會對一個人充滿憎惡,現在想想,自己真是很傻,傻在幹麼自己一個人賭氣,別人生活好端端的,而賭氣、憎惡只是讓自己傷神而已。

2008下半年,參加了營隊,去了一趟西安,認識了不少朋友,打開了眼界,和高中最棒的朋友相聚,2008年暑假就這樣的過去了。

大三回歸到緊湊、忙碌又routine的生活,去成大修了一門以英文授課的美國政府與政治,變成每週來回高雄與台南的通勤族;持續在教務處打工;週末則上英文課。平常沒事則就宅在家中,反而不像從前到處走走,亦缺乏了運動。

在支出增加、基金失利後,變得精打細算,卻被同學說你真是夠了。但是卻完成了一年讀完50本書的目標。

2008年結束了,一個多災多難的一年(我指國際社會,但是在自己身上卻何嘗不也適用)。

翁山蘇姬在一次演講中談到,緬甸有四種腐敗:
第一種,貪婪的腐敗:人因過度追求自己的欲望而不惜出賣自己。
第二種,偏狹的腐敗:人不見容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第三種,愚昧的腐敗:因無知而引起的腐敗。
第四種,恐懼的腐敗:此腐敗讓人不僅恐懼,更因此逐漸喪失、抑制自己對是非、善惡的正覺。

她說的四種腐敗是指緬甸的政治社會,但是在我看來對我在2008年下了一個註腳,檢視自己,我除了第四種貪婪沒有以外,前三種在2008的我身上都發生過。

2009到來,除了已經計畫好的寒假活動外,避免上述的貪婪,好好思考自己未來的道路都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彼得‧杜拉克在《My Personal History》提到,持續學習的必要性,設定出3年的長期學習計畫和短期3個月的學習計畫是目前我所要做的目標。

避免自己亂花錢的衝動,做好時間管理,對人寬容,常與朋友聯繫等等,是2009年我對自己的新年期許與目標。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Ponzi scheme

「龐茲騙局」(Ponzi Scheme)是一種古老的投資騙局,形式類似層壓式推銷。

1920年,意大利移民龐茲(Charles Ponzi)在美國設計了一宗全國聞名的騙局,透過一家空殼公司,做國際郵政聯會發行的郵政票券(Postal coupons)買賣,聲稱由於歐洲貨幣兌美元貶值,他能以低價購進郵政票券,然後在美國換取美國郵票圖利。

為了吸引人投資,他開出45天存款利率高達50%的「優厚」條件,但事實上他只是利用第二批投資者的本金,撥作首批投資者的利息收入。

不少人不虞有詐,短短1年多,龐茲一共吸引了數以萬計投資者,「吸水」800萬美元,但手上其實只有值61美元的美國郵票。東窗事發後,龐茲以詐騙罪被判刑。


SEC investigating 'multiple failures' in Madoff fraud case


WASHINGTON (CNN)
The government commission tasked with protecting investors has launched an internal probe into why, despite credible allegations for at least 10 years, there were "multiple failures" in investigating what may have been the largest Ponzi scheme in history.

The federal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aid Tuesday that allegations against Bernard Madoff and his securities firm had "repeatedly" been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SEC staff as early as 1999 but were not recommended to the commission for action.

"I am gravely concerned by the apparent multiple failures over at least a decade to thoroughly investigate these allegations or at any point to seek formal authority to pursue them," said commission Chairman Christopher Cox in a written statement.

Federal prosecutors have charged Madoff with securities fraud that could result in huge losses to financial firms worldwide, charities and individual investors.

The alleged $50 billion Ponzi scheme operated by Madoff from his investment advisory business may have cost some of the largest financial firms in the worl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apiece.

A federal judge on Monday issued an order that may help investors swindled by the scheme to recover some of their money.

The order, by U.S. District Court Judge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Louis Standon, said customers of Bernard Madoff Investment Securities are "in need of protection" under federal securities law.

Cox said he had directed a "full and immediate" review into the past allegations made against Madoff and his firm and into why staff members did not act on them.

The investigation also should include any contacts SEC staffers may have had with the Madoff family and firm and what effect, if any, those relationships may have had on staff decisions.

Cox said that, since the commission initiated emergency action against Madoff and his firm on Thursday, "every necessary resource at the SEC has been dedicated to pursuing the investigation, protecting customer assets and holding both Mr. Madoff and others who may have been involved accountable."

"Although the information I can share regarding an ongoing investigation is limited, progress to date indicates that Mr. Madoff kept several sets of books and false documents, and provided false information involving his advisory activities to investors and to regulators," he said.

Madoff made an initial court appearance last week and was freed on $10 million bond.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Taiwan is in danger of losing independent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s

2008 / 12 / 10

The Kuomintang (KMT) legislative caucus proposed new legislative measures on Tuesday (Dec. 9) that, if enacted, would violate the widely embraced principle of government and military non-interference in the Fourth Estate and deprive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s and its member channels, Taiwan Indigenous Television, Taiwan Hakka Television and Taiwan Macroview Television of their independence.

If the proposed legislation is passed, the above four public television channels would require prior item-by-item governmental approval for all budgetary dispersals. The KMT party holds an over three-quarters majority in the legislature. President Ma Ying-Jeou is a member and former KMT party chairm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s Foundation issued an emergency public statement on Tuesday evening critical of the proposed measures. In the statement, the foundation appeals to the public to support the independence of Public Television and uphold Taiwan’s democratic values.



↓The official statement by the PTS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聲明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Statement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PTS) was founded in the spirit of the Public Television Act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in Taiwan. PTS’s core mission is to establish a public broadcasting system in service of the public interest, maintain independent and autonomous media operation, and defend freedom of speech and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where the corporate media is unable to deliver.

However, at a time when PTS should be celebrating its 10th anniversary, US$14 million – half of the legally appropriated annual budget of US$28 million – has been frozen by the Legislative Yuan for nearly one year. During this time, PTS has made every effort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Legislative Yuan through official channels and appealed for assistance from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GIO).

PTS has further demonstrated ample good faith through the submission of assorted operational plans and performance reports in the effort to justify the resumption of its budget. However, not only have these actions failed to elicit a direct response from the GIO, neither has the Legislative Yuan offered a clear rationale for the continued budget freeze. Similarly, the GIO has also failed to respond to PTS’s request for assistance in retaining the suspended US$14 million budget.

The budget suspension has had a dire impact upon PTS, hampering daily operation, program production, and the payment of fees to commissioned production houses and partners. On December 9, 2008, we were shocked to learn that the Education and Culture Committee and Internal Affairs Committee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have each passed the proposition to impose the resolution on Public Television. The proposal states that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PTS), Taiwan Indigenous TV (TITV), Hakka TV, and Macroview TV can only disburse programming and production budgets upon prior item-by-item government approval. The resolution even contains the further provisions that would empower the 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 Council for Hakka Affairs, and Overseas Compatriot Affairs Commission to exercise censorship and oversight over the programming policy and daily oper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subordinate media agencies.

The proposed legislation seriously violates the social consensus for all political parties to withdraw from media operation. Further, it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independence of public media and violates the intent of The Statute of Disposition of Government-owned Shares in Terrestrial TV Industry. If passed, it would signify the undoing of hard-won freedom of the media and democratic progress in Taiwan.

PTS operate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accorded in the Public TV Act. Over the course of its history PTS has never transgressed its designated role and has always respected criticism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legislature and society. However, we will never accept unjustified interference in our independence, and will take whatever step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freedom of public media and the core democratic values that the people of Taiwan have cultivated at great cost.

PTS website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聲明

公共電視之設立,乃依循公共電視法所追求之精神,「為健全台灣公共電視發展,建立公眾服務之大眾傳播制度,維護媒體獨立自主經營,並藉以彌補商業電視之不足,維護國民表達自由及知之權利為核心宗旨」。

如今,在公共電視創台十週年之際,九十七年度法定編列捐贈預算九億元,自去年十二月中遭立法院凍結四億五仟萬元,迄今已長達十二個月仍未撥付。期間公共電 視透過正常程序不斷向立法院溝通、向新聞局求援,一切努力,從未間斷;同時更已盡最大努力,配合立法院之需求提供一切管理營運計畫與績效報告,以爭取年度 法定預算之解凍,但至今不僅仍未獲得立法院正面之回應,立法院亦未明確告知不解凍之理由。對於主管機關新聞局,公共電視在十一月中亦去函要求協助對仍遭凍 結的四億五仟萬元預算申請年度保留,但迄今,同樣未獲新聞局正式回覆。

值此年終歲末之際,公共電視依法應編列捐贈之預算仍有四億五仟萬元遭凍結,已嚴重影響公共電視日常營運週轉、節目製播,以及廠商往來付款之正常運作。昨 (12/09)日更驚見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與內政委員會分別通過對公共電視台、原住民族電視台、客家電視台、宏觀電視台之九十八年度預算執行施以附加決 議,要求各台於執行明年度預算時須逐項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同意始能動支,更明文要求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僑務委員會等機關要對所主管之電視台執行節 目製播、審核、監督之責。

對此立法院所作出之主決議事項,已嚴重破壞黨政軍退出媒體之社會共識,更已嚴重侵害媒體獨立自主之精神,違反公共電視之創立價值與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之立法目的,更是開台灣媒體自由與民主發展之倒車。

公共電視一切營運乃根據公視法所賦予的法定責任,從未逾越,並尊重立法院與全體公民對公共電視之批評與指教,但絕不接受任 何可能破壞媒體獨立自主,損害公共媒體價值之不當干預。公共電視更將盡一切力量捍衛媒體自由與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價值,為全國人民保存一塊媒體淨土,並籲 請所有珍惜民主價值的國人同胞共同支持。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董事長  鄭同僚
總經理  馮賢賢
執行副總 鍾裕淵
副總經理 林惠英
副總經理 郭至楨
一級主管 徐秋華.丁曉菁.何國華.林樂群‧吳忠山
     張貞璞.楊家富.吳昌融.李桂芝.賴文惠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十日

原文連結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Nov. 電影清單(完成)

1.秒速5公分(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日本):

我一直在尋找著.希望能在某處找到你的笑容
等待電車通過的平交道.雖然明知道你不可能出現
如果生命能夠重來.無論幾次我都會來到你的身邊
我已別無所求
因為沒有任何東西比你更重要

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超好聽,
很想將之背起來,但是我不會日文。



2. 烏龜游泳意外迅速(亀は意外と速く泳ぐ) (日本):

一部關於間諜的電影。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經歷。Kuso等級。
這部本來在去年高雄電影節要看的,但是買了套票卻沒有電影可看,
該死的奧斯卡影城。



3. 鬼店(The Shining) (美國):

稍嫌緩慢的敘事步調,卻讓我冷汗直流。
到底是因為寒流來襲,還是心裡的壓抑情感?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報告

我終於選定了報告主題!

關於美國信貸危機與政府組織、法案形成之機制。
目前名稱暫定「從金融援助計畫看美國府院與法案形成機制」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二中與我

剛剛整理抽屜時,赫然發現在高中時寫的一篇文章,看的時候回憶湧現,但看完後卻覺得自己真是亂三八噁心的。純粹是白日夢似的想當一個文藝的青年,但你也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的,姑且,我將其歸類為「純真的完全不文藝青年」。



二中與我 by c4emp


一早,我期待著他的到來,一整夜枯燥漫長的等待,讓我心力憔悴,七時、七時十分、七時廿分...時間分分秒秒的流逝,我的他呢?為什麼還沒有來?是路上發生了什麼事嗎?亦或是他生病呢?七時卅分,他終於緩緩的走進教室,心中的那重擔頓時放了下來,原來,是睡過了頭所以才遲到。


經過一個上午四節課的摧殘,又到了一日中最令人高興的時刻 ─ 午休時間。他總是替我把滿臉的污垢擦拭乾淨,這舉動總是令我怦然心動,之後,我們紛紛進入了夢鄉。


午後,我們依依不捨的分開了彼此,迎接我們的又是另一個四小時的衝刺,我得趕緊把握這得來不易的時光,但好景不常,五點的鐘聲總是來的又快又急,它的呼喚意味著我們即將分開。他輕了清我的雙頰,輕聲的對我說道:「再見了,我可愛的桌子!」剎時,我的臉熾熱的如同一顆紅蘋果,漸漸地,漸漸地,夕陽西下,教室又回復了寧靜。



說真的,當時為什麼會寫這樣的文章,現在的我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徒留下一張「93」分的作文紙,唉,文藝青年之路已經離我遠去!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The Internationale

看了一下"烽火赤燄萬里情"(Reds)的影評,正好看到youtube上有其片段,於是便點來看看


紅軍電影"烽火赤焰萬里情"(Reds),1981年華倫.比提(Warren Beatty)自編自導完成這部作品時,意識型態和共產革命的英雄塑造,引發相當批判,因為當時蘇聯尚未解體,共產主義還在和資本主義對決。


"烽"片在台灣曾經遭禁演,因為電影描述的就是曾經參與蘇聯建國革命,寫下《震撼世界的十天》現場新聞報導的美國左傾記者約翰.瑞德 (John Reed)的故事。俄國共產黨奪權成功、改朝換代,都因為他人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現場採訪,所以有了英文的書寫紀錄。身為一位記者,他見証了歷史;做為一位工人運動的信仰者,他也目擊了工人革命從理論的到實踐的過程。然而,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在共產「國際歌(The Internationale)」的澎湃煽情下,人們都願意獻身,然而接下來的權力分配和利益競逐,卻也註定使得理想主義者的美夢逐一幻滅。


國際歌到底有多煽情?乍見國際歌讓人沸騰的能量,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國民黨當年要禁演此片,因為那股熱情能量,不但撼搖了帝俄政權,也可能撼動其他國家,於是禁演就是避免政治紛爭的最便捷道路。


wiki上對國際歌的描述:

國際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這首歌也曾經是世界上最被廣泛傳唱的歌曲之一。原文(法語)的歌詞由歐仁·鮑狄埃(1816年-1887年)在1871年所作(當時用馬賽曲的曲調演唱),皮埃爾·狄蓋特(1848年-1932年)於1888年為其譜曲。這首歌被翻譯成世界上的許多種語言。傳統上,唱國際歌時常舉手握拳致意。國際歌不僅僅被共產主義者所傳唱,而且在很多國家中的社會主義者和社會民主黨人中也廣泛流傳。在1989年天安門學生工人運動(六四事件)中,這首歌被作為被壓迫者的戰歌。

不免俗的,放幾段影片讓大家瞧瞧。所謂
樂器是槍,歌聲是子彈。
就自己體驗吧!


The Internationale (English+French+Chinese)



The Internationale (Chinese Red Rock)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Addiction

我們的政府向毒品宣戰,所以毒品這個容易上癮的多西是被禁止的。
而人類有兩種東西是非常容易上癮的:酒精和香菸。但是者兩種是完全合法的...

其實,當我們來到這世界上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無可救藥的迷戀上一種東西,想戒都戒不掉。
我們的近親猩猩和猿猴們,長久以來只靠吃植物也活的好好的,而我們不僅要準備熟菜熟飯;英國人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製造第一台電動發動機,是在176年前的事;朋馳(Karl Benz)先生製造第一輛配有內燃機的汽車,不過是123年前的事;美國萊特兄弟製造了第一架飛機並試飛成功,不過是105年前的事。

你猜到我們到底上了什麼癮了嗎?









對,我們都上了石油的癮,在不到200年的時間中,我們用石油展開了一場動力狂歡party...

so...我們這些上癮的派對動物們,真的該認真好好的思考了!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幽默是對於恐懼的生理反應。

佛洛伊德說過,幽默是面對挫折時的一種回應...幾種回應之一。
他說,當一條狗出不了門時,牠會亂抓亂咬,開始刨地,做些沒意義的動作,或是咆哮吼叫等等,牠用這些反應來面對挫折、驚訝或恐懼。

大笑是由恐懼引起的。

即使是最單純的玩笑,也是基於恐懼所喚起的些微刺痛,像是:「鳥糞中白白的東西是什麼?」
剎那間,聽眾像是在課堂上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似的,很怕自己會說出什麼蠢話。
等到他聽到答案是「也是鳥糞」時,不禁大笑起來,想用笑聲驅散那股習慣性的恐懼。

Kurt Vonnegut先生,你幹麼把笑說得這麼傳神,那麼便辟入理,該死,害我想到一個人當眾被取笑時,臉上還要面帶微笑,嘴角的肌肉卻隱約抽動著的感覺,yes...fear!

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台灣的殖民建築與城市

Colonial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日本殖民時代的台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認為:
台灣人是屬於物質的人種,黃金與禮儀、華廈與宏園是他們所尊崇的對象。
唐代的詩歌亦云「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要統治此類人種,宏偉的官衙亦有收服民心之便。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March, is spring coming?

三月,是春乎?

唐 長安,春天於二月到來。那,台灣呢?

《長安春》韋莊

長安二月多香塵,
六街車馬聲轔轔。
家家樓上如花人,
千枝萬枝紅豔新。
簾間笑語自相問,
何人占得長安春?
長安春色本無主,
古來盡屬紅樓女。
如今無奈杏園人,
駿馬輕車擁將去。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後設閱讀。meta-reading

後設閱讀。meta-reading。

Def. from Wiki:
後設既為 meta 的翻譯,其意義便是「關於什麼的什麼」,如後設資料就是「關於資料的資料」,例如在圖書館當中的一本書籍是一筆資料,而一本書的作者、出版日期、出版者等相關資料,就是這本書的後設資料。

Def. from 網友:
有別於"先設",一般的閱讀經驗,便是標題、內文等的循序閱讀。而當作者完成一本書的同時,會以先設的閱讀經驗去傳達給讀者的"想法"。但讀者不一定會規規矩矩地去理解作者的"想法",他們可能會用不同的個人經驗去"詮釋理解"此書。

好比讀《射鵰英雄傳》,為了更貼近小說背景,而研讀《成吉思汗》,對作者產生興趣,想更瞭解創作歷程,而研讀《金庸傳》。總之,就像是一種做功課般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