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The Internationale

看了一下"烽火赤燄萬里情"(Reds)的影評,正好看到youtube上有其片段,於是便點來看看


紅軍電影"烽火赤焰萬里情"(Reds),1981年華倫.比提(Warren Beatty)自編自導完成這部作品時,意識型態和共產革命的英雄塑造,引發相當批判,因為當時蘇聯尚未解體,共產主義還在和資本主義對決。


"烽"片在台灣曾經遭禁演,因為電影描述的就是曾經參與蘇聯建國革命,寫下《震撼世界的十天》現場新聞報導的美國左傾記者約翰.瑞德 (John Reed)的故事。俄國共產黨奪權成功、改朝換代,都因為他人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現場採訪,所以有了英文的書寫紀錄。身為一位記者,他見証了歷史;做為一位工人運動的信仰者,他也目擊了工人革命從理論的到實踐的過程。然而,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在共產「國際歌(The Internationale)」的澎湃煽情下,人們都願意獻身,然而接下來的權力分配和利益競逐,卻也註定使得理想主義者的美夢逐一幻滅。


國際歌到底有多煽情?乍見國際歌讓人沸騰的能量,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國民黨當年要禁演此片,因為那股熱情能量,不但撼搖了帝俄政權,也可能撼動其他國家,於是禁演就是避免政治紛爭的最便捷道路。


wiki上對國際歌的描述:

國際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這首歌也曾經是世界上最被廣泛傳唱的歌曲之一。原文(法語)的歌詞由歐仁·鮑狄埃(1816年-1887年)在1871年所作(當時用馬賽曲的曲調演唱),皮埃爾·狄蓋特(1848年-1932年)於1888年為其譜曲。這首歌被翻譯成世界上的許多種語言。傳統上,唱國際歌時常舉手握拳致意。國際歌不僅僅被共產主義者所傳唱,而且在很多國家中的社會主義者和社會民主黨人中也廣泛流傳。在1989年天安門學生工人運動(六四事件)中,這首歌被作為被壓迫者的戰歌。

不免俗的,放幾段影片讓大家瞧瞧。所謂
樂器是槍,歌聲是子彈。
就自己體驗吧!


The Internationale (English+French+Chinese)



The Internationale (Chinese Red Rock)

沒有留言: